书架
我是小先生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9章:嘴上的功夫简称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周六上午,华文社剧场门口的观众早已排成一条长龙。

  观众们早已习以为常,每天来华文社听相声的人络绎不绝,赵先生那次买的小凳子每天都能派上用场。

  门口的黄牛们赚疯了,就连加座的票都能卖到三百块钱。

  当今社会,这种人大有人在,他们唯利是图,每天起早贪黑,早早地就来剧场门口排着,有时候见观众有乱排队或者加塞现象,他们还会化身正义使者出来维护秩序。

  张奕前几天还把黄牛事件创作成小包袱,逗得观众哈哈一笑,也为他们解解心宽。

  张奕也在返场时解释:“黄牛是社会现象,这个东西我们没法阻止。”

  最后,开会时一群大老爷们儿讨论,最后由赵先生提议,每人每场最多买两张票,希望以此来减少黄牛票的数量。

  上午八点,张奕来到剧场,一进门,就见李钊和方荷二人正在打扫后台卫生,见到张奕后主动打招呼,“张老师早。”

  “顾得猫腻!”

  方荷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,李钊也不再目中无人,这几天他也明白了相声的真谛,明白了自己的不足。

  其实张奕自己琢磨时将相声区分了几种作用。

  一种是演员为了赚钱吃饭,纯逗观众开心,创作的相声内容营养少。这类作品是大部分观众爱看的,也是最容易让观众看完笑完,然后再去网上骂街的。

  还有那种专门展示基本功的节目,打个竹板儿,背个贯口,玩点绝活之类的,这些一般是为了展示自己,宣传相声用的。

  还有一类作品是为了宣传使用,宣传社会的美好,宣传祖国的繁荣,宣传世界的和谐,总归啥好说啥。而说这类相声的演员一般都是由官方养着,不是说人家没本事,而是在他那个位置只能去说这类作品,然而这类作品如果让观众买票,愿意掏钱的会很少。

  还有一类作品是讽刺社会现实,反应当下生活,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或者演演绎一段小故事的,演这类节目的一般在电视台说。

  因为这类节目包袱比慰问演出的包袱多,又比剧场里的相声显得高大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