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5章 述职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堂内,朱应奎高坐主位,左边戚继光,右边蓬莱知县,堂中两侧各有两名一共四名书吏提笔记录,这四名书吏分别隶属于朱应奎、蓬莱县、卫衙门、登州水寨参将府。

“下官登州卫百户赵期昌拜见朱公、戚掌印、张知县。”

赵期昌只是拱手身子半躬,对着三人分别行礼,身子左右扭动。

朱应奎笑容满面可谓红光焕发,指着赵期昌看向戚继光:“如此英武少年,登州卫后继有人!”

戚继光笑着点头:“如朱公所言,赵百户的确是卫里一号人物,自幼便有神童之称。”

说着看向赵期昌,摆手:“坐吧,朱公有所问,坦言就是。”

“下官遵令。”

上前两步,赵期昌坐在圆凳上,双手搭在腿上,腰背挺直昂首,看着堂上三人分别微微颔首,礼仪周到。

赵期昌不是长得不讨人喜欢,朱应奎看着心里也舒坦,就是左脸颊那道蜈蚣长疤和不自然的左右两张脸让人别扭,心中升起的念头随即掐灭。

朱应奎翻开右军记录文书,头低着问:“自月初右军一路设立时,赵百户署理右路营务、杂务,兼管典军、督粮、操训等事,也算井井有条。以如此年纪而言,他日必是栋梁。本官想知道的是,几日前辅军遣散,本官这里定的是每人三斗。而周遭山民多有怨言,甚至有忿忿者寻本官讨要克扣遣散粮。右军这边,遣散粮可曾发放到位?”

赵期昌拱手:“回朱公,下官本分做人,克忠职守。于上不敢违背军令,对下也知辅军幸苦,更知朱公厚赏辅军仁厚之心,更不会昧着良心做对不起朝廷、朱公与卫里的事。”

戚继光笑着,心里则是苦笑,这么厚的遣散粮标准,摆明了就是朱应奎给各处吃拿卡扣,按着军中惯例砍掉一截就好。因为辅军遣散粮发放不一闹起的事情已然不小,于家那一边死了人不说,连祖宗脸都给丢光了。

喝兵血喝到乡亲头上,于家自然脸丢大了。可于家也觉得愿望,哪有那么丰厚的遣散粮?摆明了就是朱应奎给下面人的甜头,所以他们按着惯例吃了一部分。问题在于赵期昌没有吃,戚继光也没有吃。这么一对比,于家只能认栽,怀疑自己领悟错了朱应奎用意。

不过也正常,赵期昌一个新丁若懂军里那一套规矩,只能说这个人彻底没救了。

赵期昌这话说的好,朱应奎点着头却问:“你小小年纪也吃过苦,本官年少时也吃过,看过不少白眼。本官想问的是,你为一军佐贰,近乎督掌全军琐碎,可知何为为将之道?又可知何为仁厚?”

稍稍停顿,想了想赵期昌道:“慈不掌军,但为将者不可缺乏仁心。以己心度人心,以严明示人,律己方能律人。为将当重威严公正,鞭棍打下去,总比让军士平日舒坦,战事丧命要好。至于仁厚,下官想得不多,依圣人教诲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便是仁厚。”

张知县缓缓点头,赵期昌的名字他听过。他之所以点头不是很认可赵期昌这话,这话也没错。他点头是因为看明白了,述职过程讲的是简单直入核心,朱应奎问的问题有故意给赵期昌铺路的意思。

朱应奎右手抚须,左手翻着右军文书册,问:“本官多闻各地各军畏倭寇如虎,为何赵百户听闻倭寇踪迹,便奋勇直追?我观你年幼,体能多不如少年,更弗论军中健儿。为何,你能督率健儿于山野积雪中,追击二十余里?如实说,可有造假之处?坦言相告,念你年幼又有军功,本官可既往不咎。”

赵期昌头垂着,片刻后,道:“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八夜,先父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