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8章 人力为先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

而佃户实际上才缴纳三成五的总收入,这实在是太亏了。

卫里军田佃户的租子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两成,全部归地主,税由佃户独立支付,佃户总共缴纳一半收入;另一种较为仁慈,佃户给主家缴纳三成,其中主家分出一成五补税,佃户再出一成五,最后缴纳四成五。

当然,更仁慈的一点是佃户总共缴纳四成,三成归公,一成归地主。

这也是赵期昌以家生子待遇拉来这么多人的原因所在,佃户承租民户士绅的田,要比军户的田整整少一成租子!

给军官当佃户,赋税压力实在是太大。赵期昌家生子的待遇除了徭役免不了外,基本上不再管其他税上的事情,有事情干,还顿顿管饱,这可比当士绅佃户要好无数倍的差事,旱涝保收。

这是卫里,不是民户那套计算方式,卫所军户农税比农户的要重。这也是很多军户将军田变卖给农户,然后冒籍农户转手再收回来的原因所在,各处卫所军田流失种类中,这占了很大比重。

别说寻常军户,就连军官有时候都会逼的没法子,将名下土地转到民户士绅名下,由民户士绅经营,再给出地的军官抽成。一切变化,为的都是避税,避税的结果就是卫所土地流失严重。

这也是朝廷三令五申搞各种政策鼓励军户、军余开荒,却始终没有成果的原因所在。田可以开出来,但往往会挂着民户的名义。时间一长,就真变成民户的田了。

斜躺着,昏黄鱼油灯映在脸上,赵期昌语气幽幽:“小弟这里就没想着从这八十顷地里挣钱,八十顷地半成的收益,也有四百亩实收,一年下来也在六百石左右。虽然不多,也能做很多事情。”

赵期昌伸出一根指头:“小弟与各处说明白了,农闲时一顷地出一丁供咱驱使。这样在冬月前,这八十顷地开荒完成,到明年春耕的两月里,咱这边能有八十多青壮帮着做工。待庄田走上正规,这八十青壮就是八十家丁,算上已有的,咱手里在农闲时,就有过百家丁。”

手指缩回变成拳头,赵期昌道:“过百的家丁,卫里可就咱这独一份。各处的家丁都是姻亲凑在一起的,或是拉着亲族子弟、佃户民壮凑的。从无一家能出百余家丁的说法,大兄你想想,咱手里有过百家丁,卫里、府里,谁敢甩小弟脸色?”

总体算下来,赵期昌割出去的八十顷地,承租山民实际缴纳三成五的税,能落下六成五,这种收益已经比标准的士绅佃户还要划算半成。

他剥削的不多,又加快土地开发,只要他的基业熬到明年夏收。别说张茂,就连戚继光也要给他面子。

赵期昌已经发觉这种低租抽丁的好处,他不知道这种制度与均田制有着一种奇妙的神似。

均田制与府兵制是相辅相成的,与卫所制度也是相差不大的。卫所制度里正军是三成赋税,还要被军官抽来做这做那,连农忙时都拉着你去做私活,至于工钱就是瞎想,连饭都给你不管。

这批山民佃户三成五的租子加税,赵期昌保证只在农闲时抽丁,并管饭。这种好处足以抵消那半成多出来的租子,所以总结下来,山民佃户的待遇与国初军户的待遇是相差不大的,甚至更好。

然而,他只觉得这种方式强大,能短时间内让他获得称雄卫里的本钱。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