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2章 领俸禄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想吧,少年袭职的卫所高级军官如指挥使,一出场就是正三品,相当于副部级,正军级有木有!

一大早很多卫所军官都云集卫衙门,有的军官在外来不了,家里婆娘和孩子带着背篓、竹篮过来领取俸禄。

赵期昌抵达,看着中堂左边那边人山人海,根本挤不进去,干脆来到药房。

白庆喜在屏风后面打哈欠,见赵期昌进来,揉揉惺忪睡眼指着面前桌上布袋不屑笑道:“看看,小爷也被欠饷了。”

赵期昌提起布袋掂了掂,不到三十斤,远远不够白庆喜六斗月俸,扭头:“怎么才这么点?”

“两石粮食折算一两银,银粮占五成,宝钞占三成,还有两成由盐补上。”

白庆喜慢悠悠说着,伸出手掌扣着指头:“六斗月俸算下来,实发三斗,银粮对半,一斗五升的米,银子折成钱,是七十文。还好卫里有良心,没学县衙门发小钱,发的是官钱。”

一两银等于一千文小钱、恶钱,也等于七百官钱。

混账一点的衙门,用小钱充作官钱发俸禄,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。

至于在俸禄中掺水的宝钞,就是很好看的废纸,再无他用。此外发下来的盐还算可以,是上好的官盐。可山东这地方还是靠海的登州卫,谁家会缺盐?

赵期昌又提起布袋掂了掂,诧异道:“这么说,老子才能领三石米,一两五钱银子,还有一石盐?”

他直接将宝钞省略,白庆喜哂笑:“想得美,李虎臣领了三石米,一千文官钱,盐只有三斗。这边发的盐是按着历城那边市价算的,不是按咱登州的价钱来算。”

没看错,登州的盐与山东省会所在的历城盐价差三倍多,盐运就是如此暴利,运到河南更值钱,能有五倍的利润。如果自己产盐,进一步压缩成本,十倍利润不是空话。

某些丧心病狂的地方,能给两石沙土掺一石盐当三石盐卖!

又打着哈欠,白庆喜将斗篷盖好,指着门外道:“我的人都候在外头,银子就在米袋里,当面看看,没问题的话,别影响小爷休息。”

赵期昌手伸入米袋,掏出两包等重银子,掂了掂,看了看指间米粒,很失望摇摇头。

十石的俸禄,直接被砍掉一半,他该说什么好?

做官已经比平头老百姓幸福很多了,可还要上下打点,走各种人情惯例,还要养家人,养长随家丁,毕竟孤零零一个人上班太伤体面。武官要养家丁保证战斗力,文官排场更大更讲究体面,俸禄还这么拦腰砍,谁能受得了?

这是品级官的待遇,虽然砍掉一半,可日子能勉强过下去。最可怜的是没有品级的吏,如白庆喜的军医提调,如果是战时还好说,平时也就月俸六斗,若不捞外快,怎么养活一家子?

这不是在鼓励大伙过清贫清廉的日子,分明在鼓励大伙捞外快养家糊口!

提着米袋,赵期昌颇有些无语出门仰天望了望,直入后院找戚继光。

戚继光也刚把自己的俸禄领取,他是正四品卫佥事,月俸二十四石,实领六石米,两千文官钱,以及八斗盐,两匹布,还有补助的木柴、木炭,草束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,自然还有厚厚的一叠印刷精美宝钞。

他正指挥自己家丁搬运禄米,直接吃禄米就是戚继光也吃不起,把上好的新米搬到粮店换成杂粮或粳米、陈粮,才是过日子的正确方式。

卫里军官的俸禄都是从下面收上来的,扣除俸禄所需、和必要的操练用度、积存外,多出来的都会上缴都司府。基本上很难有多出来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