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明恶贼赵期昌张祖娥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3章 开荒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筒饮茶道:“不着急,操训是个耐心活儿。能不能熬下去,还是两说。”

庆童点点头不言语,他只有一身好武艺,对于队形操练是个门外汉。

这时候赵财领着四名少年来到校场,四名少年担着两桶绿豆汤分发着,引得受训家丁连叹自家老爷厚道。

赵财来到小桌前坐在石块上,擦擦汗道:“老爷,周边海岸老奴走了一圈。有好有坏,好的就是礁石海岸周边土地无盐碱迹象;坏的就是不易汲取海水。”

端着竹筒,赵期昌努嘴:“的确有好有坏,土地才是安身根本,眼前来说是利大于弊。至于汲取海水,等垦荒后劳力空闲后,再想法子吧。”

赵财心有不甘也只能点头,他与赵禄跟过来,就是奉赵鼎明的心思,在海边搞海盐蒸煮工作。至于后续私盐贩卖工作,就需要赵期昌与赵鼎明慢慢弄了。

此时的山东绿化面积是很大的,军户、盐户乃至是民户熬煮海盐用的都是周围草木,草木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。

为了防倭,沿海还要定期清除妨碍视线的草丛树木。

赵期昌想了想说:“闲了找几处方便取水的地方,忙完眼前事咱合计合计,选一块不错的地方挖坑,闲了的人力可以挑海水或者挖一道小渠引海水过来。”

赵财恍然:“老爷的意思是养盐?”

赵期昌只是点点头不言语,他也不知道养盐是个什么东西。

从普通海水里熬煮盐巴,与浓海水里熬煮,就是两个概念。为了加快效率,有人就引海水入坑里等着蒸发,此时叫做养盐法。

而赵期昌想搞的是盐田,爆发式的产盐能力。不过,手里没有万八千弟兄,他还真不敢搞这东西。

他并不清楚盐的利润具体有多少,但他知道各路好汉都搅进来贩盐,各处巡检司的盐丁遇到盐贩子打起来比打杀父仇人还狠,而盐贩子被生擒基本上就是立绞的下场。

至于斩首,这种待遇规格比较高,一般死囚还真享受不到。

“老爷!东边有人来啦!”

烽火台上,一名少年大喝,连续几次。

是黄允良来了,带着全副武装的十名家丁一起来了。

宅子里,赵期昌招待自己的顶头上司,几乎就没什么好东西,家里能拿出手的只有枣。

黄允良也清楚这边情况,盘坐在火炕上,手里撕着枣:“三郎这里人心安定,本官这心里也就踏实了。”

也吃着枣,赵期昌道:“万事从头起,若非卫里免了五年赋税,目前绝非如此景象。黄佥事此来,莫非有上头差事?”

摇头,黄允良口苦婆心道:“也不是正事,却关乎正事。三郎呀,卫里将白石墩交给你的确有些难为人,可你得到的也不少。人要知足,有时候吃亏是福。”

赵期昌稍稍沉吟:“黄佥事所言的,可是白石墩多出的辖区?”

缓缓点头,黄允良道:“嗯,这也是遗留积弊。永乐年间白石墩遇袭后,八角嘴那头就将林墙东移一里,后来刘家旺也在白石墩没人时,朝南移了半里。就成了眼前东西四里,南北三里的局面。”

赵期昌点头,装模作样叹一声:“也是,卫里各家都习惯了,再更改就是无事生非徒惹人厌。可是黄佥事,下官这里压力未免有些大了呀,又养着这么多人,他们让出去的地,您说咱要开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