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永历十四年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九十八章江南!全线溃败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。可是现在池州、宁国等地皆已恢复,若是他再撤退,那天下心怀故国的抗清士绅岂不寒心。

  他只得去信郑成功,力劝延平王扼守长江水路,以图再战。

  书云:

  “胜败兵家常事,不异也。今日所恃者民心尔,况上游诸郡邑俱为我守,若能益百艘来助,天下事尚可图也。傥遽舍之而去,其如百万生灵何?”

  然而由于汛路不通,而郑军又是顺流而下,速度奇快,待郑成功收到消息时,船队已至崇明。

  而且大军新败之后,均无战心,郑成功适逢大败,方寸已乱,只得去信张湟言,令其相机从江西撤往浙江。

  浙军诸将闻得郑成功东去,纷纷大怒,我等正临敌死战,你郑成功却解围退军,致使我军陷入危局之中,对郑军不顾盟友的做法表示不可理解。

  但是木已成舟,张湟言也是无可奈何,此刻郑军既退,清军封锁了江宁水路,浙军无法从水路退军。

  浙军甫一撤退,芜湖、宁国等新附州县纷纷倒戈,张部困顿大江,所需钱粮军械不得补充。

  张湟言只得下令全军退往巢湖,准备在巢湖驻军,继续抗清,此时安庆,江宁清军皆至,张部本是蚁聚之兵,一旦受挫,立时溃败,当他赶巢湖时,军马只剩三千余人。

  浙军抵达巢湖后,魏大龙等浙军将领观察水文之后,认为巢湖入冬后水浅,根本不便停留海船,不如进入英霍山山区,那里从前有不少抗清义师的山寨,或许能够立足。

  张煌言考虑之后采纳了这个建议,毅然下令全军弃船登陆赶往桐城,由桐城进入山区。

  此时清两江总督郎廷佐却是派人送来信使,直言张湟言志向高洁,满清皇帝甚是看中,若全军来降,大清当不吝封侯之赏。

  时张湟言由于屡遭败绩,而大好形势毁于一旦,心忧成疾,左右不忍他再跋山涉水,苦劝其投降。

  然张湟言却依旧咬牙坚持,誓死不渝,带兵毅然转入山区。

  英、霍山区属于大别山系,正处在河南、安徽、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