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一朝一和渡余年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五章 诡异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“五四三二一”安晨掐表倒计时新年的来临

  “哥,新年快乐”安晨兴奋的说道“我是不是第一个祝福你新年快乐的人”

  “是…新年快乐,我亲爱的妹妹”路朝和宠溺的摸了摸安晨的头

  独特的铃声响起,路朝和摸了下口袋,抿嘴偷笑,拿出手机,“新年快乐”简短的四个字,也许只是普通的祝福,路朝和却控制不住的开心

  “哥,你笑什么”安晨她哥这一脸的柔情是咋回事

  “没什么”路朝和正了正神色,又说“我上楼了”

  不等安晨回答快步流星的上楼去了。

  路朝和躺在床上思索片刻,给苏一回了条信息

  “吉祥如意,心想事成

  卧虎藏龙,一马当先

  定省晨昏,窈窕淑女

  曲尽人意,呢喃细语”

  ………

  除夕之夜,万家灯火。

  对中国人来说,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。这个习俗由来已久。最早的记载来源于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:除夕之夜,各相与赠送,称为“馈岁”;酒食相邀,称为“别岁”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为“分岁”。

  除夕夜相聚在一起,吃完年夜饭,点起蜡烛或者油灯,围坐在火炉旁边闲聊天,一家人其乐融融,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,通宵守夜,象征着把所有的邪瘟病疫驱走,期待着新的一年平安幸福,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,被后人沿袭。

  到唐朝初期,唐太宗李世民写道:“寒辞去冬雪,暖带入春风”,这就是“守岁”诗,直到现在,人们还喜欢于除夕夜守岁,只不过守岁的方式有所变化,古人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闲聊,而现在的守岁方式大多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。古时候的守岁有两种含义:一个是年长者守岁为“辞旧岁”,有珍惜光阴的意思,另一个是年轻人守岁是为父母延长寿命。从汉代以来,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在夜半时分。

  关于守岁,民间还有一个传说:传说是为了迎接灶王奶奶。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聪明善良,她爱上了民间的一个穷小子,玉皇大帝知道后十分震怒,把小女儿打下凡间受苦,多亏王母娘娘从中求情,才封了穷小子一个“灶王”的职位,于是小女儿就成了灶王奶奶,灶王奶奶知道民间疾苦,于是想办法从天上给大家带来吃的,但被玉皇大帝知道了,后来规定灶王奶奶只能每年的腊月三十回家。于是灶王奶奶想尽办法今天弄些肉,明天弄些豆腐,到了腊月三十,东西也差不多弄齐了。于是连夜赶回人间,将食物分给大家。于是,家家户户都是通宵不睡觉,点燃蜡烛放鞭炮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