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夏坤章晓春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1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进到电梯里的时候,夏坤还在烦乱想着。“夏院长,又下科室啦?”开电梯的小女孩细声细气地笑问。夏坤点头笑了,心里很满意,真是机制一转换,人的态度就大变。

过去是医院端铁饭碗的职工开电梯,成天马着一张脸,还时常找不着人,遇了急诊病人可不得了。你问上哪儿去了,答上厕所了,可上厕所会花上一两小时吗?从国外回来后,夏坤一直想解决好这个问题,却苦于没有万全之策。后来,抓门诊窗口建设,他建议搞门诊“导医”服务,与其他院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统一了认识,不搞铁饭碗,搞招聘。通过招聘来的有护士职业学校毕业证的人来担任导医,这些通过严格考试招聘进医院来的年轻姑娘,热心勤快服务态度好,很受病人欢迎。电视台来现场拍电视在全市进行了报导,广东卫视台也做了转播,门诊病人多了,真是社会、经济效益双丰收。尝到了这个甜头,夏坤好高兴。这就是说,在现有医院人事制度未有彻改革的情况下也可以局部进行改革。就用机关的人员下去开电梯,摸清楚每天到底有多少人流量,按照物价部门允许的收费标准到底有多少收入。有数后,把本院职工从开电梯的岗位上撤下来待岗,招聘了不景气的电梯厂的下岗职工来开电梯,签订了责任书。结果,收的电梯费用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工资,而且医院还有盈余并且支付了电梯保险费。关键的是,这些下岗的电梯厂的职工尽职尽责,服务态度好,随时保证了电梯的正常运转,工作人员、病员和探视者都很满意。

夏坤想着,走出电梯后,就径直去了传染科。走进传染科病房,夏坤的心境就格外开朗。整个病房装修一新,窗明几净,病床满员。护士们实行站立巡回式服务,在病房里轻步地走动;科主任正在进行教学查房,一大群医师、进修生、实习的医学生围站在病床旁。“分子生物学、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早已大获其益了,现在我们科对肝炎的病因学研究、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……”科主任讲着,看见了病房门外的夏坤。夏坤连忙示意继续讲,回身到另一病房去。

看着这环境优雅,秩序井然的科室,听了科主任查房说的话,夏坤仿佛回到了在美国学习的那所医院。看来管理确实出效益,体制的改革确实见成效。这是他回国后和其他党政领导、医院改革办公室、人事科下大力抓的一件事情。事情是传染科提出来的,他们科的主任、研究生不少都出过国,很想把科室办成一流水平。然而,科室的病房条件太差了,且大锅饭体制下的人们的积极性很难达到国外的那种服务标准。他们提出由科室人员自己集资来改造病房条件,当然,他们集了资是得要有足够的回报的。对于这事儿,夏坤开先是犹豫的。他早就定过,像自己这种大医院是绝对不允许搞设备集资的,否则,大家都去为自己集了资可以分红的设备使力,不该开的检查也乱开,致使多收费,不是坑害了病人了么?可这次人家科室提的是集资搞病房装修,以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。不过是经物价局批准后可以提高一点住床费用,而病人尽管每天多交了点住院费却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服务,这是于医患双方都可以接受的,他决定干。经党政领导研究一致同意,由医院改革办公室和后勤房管科具体承办。规定医院的领导、机关和后勤科室人员一律不得参加集资,全部由该科室在岗人员参加。至于集资的回报,则按科室在原有收益的基础上创收的部分解决,而且还得与医院分成,这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