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借来僧袍张和尚王丽英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借来26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曾经说过的话不能不兑现,那是一个人的轨迹,没有轨迹,没有周期,人怎么立足。周期即轨迹授人以柄,给人家吃定心丸。弟弟老大不小了,由不得他胡闹了,不能挑来挑去的了,你挑人家,人家也挑你啊。退一步海阔天空。忍一忍,逢凶化吉。再说,即使不吉利也没有到那个地步,即使走一步看一步也抓紧一点了。既然四弟喜欢她,她也有此意,那何必一味反对。作为父母亲和哥哥,当促成此事。不促进,也不能百般阻扰。不然的话,如果黄了,那么弟弟会怨恨的。而且会恨一辈子。再说,过了这个村,未必还有那个店。生活各自过,互不干涉,说好听一点,打着骨头连着筋,说的不那么好听一点,像隔壁邻居。张和尚苦口婆心的一番劝说,妈妈不说什么了。算是勉勉强强同意了。妈妈心里唯一不落忍的是月薪给的太高了。工作时间短,只是在白天工作。晚上不管不问。

晚上,张和尚和张寡妇签订了一份劳务协议,张和尚以5999元的月工资请张寡妇当保姆。协议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。

在拿到协议的那一刻,四弟算是理解了哥哥的良苦用心。心里的石头落了地,兑现了在张寡妇面前许下的承诺,

妈妈算是勉勉强强答应,在她看来,儿子都不错,个个都是好样的。她不看好张寡妇,这是她的偏见。即使是偏见也抵不过儿子婚姻大事之重要。细细想来,她说不清楚张寡妇那里不好。她私下里说过,张寡妇有心计,而且很重。还说过,张寡妇从来就没有把丈夫家的人当人待。只有娘家的人。没有婆家的人,等等等等。诸如此类的话,她说了一堆。

忙乎一天之后,睡觉之前,他有看新闻的习惯,转身,开机,坐下。广告多,是电视的一大特色,画面是药品广告,啪,关了,他回过神来,孩子吃药时间到了。在房间里,他喂孩子吃药。搅一觉,放下,他说:明天,有个婶来照顾你,爸爸要回去一趟。

孩子点点头,问:尽管走吧。我自己会玩的。这里蛮好的,打游戏,逗小狗,还不用欣赏那张苦瓜脸。

爸爸问:说谁那。

孩子补一句,说:不是说妈妈,对我而言,她不是老师。她那张苦瓜脸只针对除我之外的学生。

爸爸摇摇头,说:那有这样说话的。提到同学,我想起来了,你同学打电话来了,问你好。

孩子瞪大眼睛,眼眶里像有几个火把似的,抓住爸爸的手臂,问:谁,谁给我打电话啦。

爸爸拉孩子的手,大手握着小手,他深情地望着孩子,说:要不让你奶奶找村上的孩子来

孩子松开手,说:不必啦。我会找他们的。

爸爸端碗,搅一搅,闻一闻,没有吭声。

第二天,张和尚早起,倒立,甩臂膀,走到犄角旮旯,摘下锄头,到天井除草。走之前,到镇上买了一篮水果,撂在到客厅桌子上,取下堆在阁楼上的竹制品鱼具,已经腐朽的竹制品只能当柴火,无论城市,还是农村,生活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,在开门七件事中,柴火算是头等大事,尤其农村。老灶头不但没有拆,而且于去年进行了改造翻新。在翻新老灶头的同时,添了一个煤气灶。父母亲的选择多了一个,可以用煤气灶也可以,用老灶头。父母亲过日子,真滴非常节俭。之前,很少在家,不是在姐家,就是在妹家,一年四季有一半在外,现在,有长期住在七里庄打算,那里不去,因为年纪大了。坐在厨房灶堂里,添柴,吹气,之前,灶台旁边有风箱,现在,只有吹气竹筒。父亲一直反对翻新,老房子翻新,厕所改造,他反对,连翻新老灶头也反对。母亲和他不一样,在母亲的坚持下,厕所改造了,灶头翻新了,浴室改建了,老屋子翻新箭在弦上了。张和尚坐在餐桌旁边的椅子上,拿着刀,切南瓜。就翻新老屋而言,不仅仅父亲反对,连妈妈也反对,反对的理由没有说,只是拐弯抹角的说了一些风马牛相及的理由,说千道万似乎归结为一句话,翻新房子不是翻新灶头那么简单,费用大。翻新,从长计议没有错,翻新,要跟弟商量出一个方案。四弟一直没有娶媳妇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