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战国征途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十九章 游说(下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理之中。
如果是刚来到这个时代,高原也许会接受淳于父女的建议,真的投奔到秦国去。但现在高原并不在是一个人,在赵国有着太多的牵挂,除非是李牧也投奔到秦国,否则高原也不可能扔下李牧和李瑛鸿,还有赵军的其他同伴,自己一个人投奔到秦国去。
另外高原也知道,统一了六国,从秦王政进升为秦始皇之后,也志得意满,日益骄奢,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,秦始皇的性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,由英武聪颖变成了自以为事,由性情刚烈变成骄横跋扈,由明察秋毫变成疑忌苛察,由处事果断变成刚愎自用,由重视法制变成滥施刑法,由锐意进取变成好大喜功,不可一世,滥用权力,大兴土木,骄奢、暴虏之行比比皆是。
而天下也并没有因为统一起来而变得太平,百姓不但没有能够安居乐业,相反在不少的地方,百姓的生活比统一之前更为困苦。而且高原并不认为,自己到了秦国之后,就可以改变秦始皇,因此也对是不是要投奔到秦国去,也非常纠结。只不过这些话高原是沒法说出来的。
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,高原更不可能投奔到秦国去。因此高原也点了点头,道:“两位的来意,我己经明白了,但恕我不能同意两位的建议。如果武安君不降秦国,我也决不会投奔秦国。”
淳于博的脸色微变,但还不动声色,他当然知道,想要说服李牧投秦,基本是不可能的事。而淳于钟秀却有些不高兴了,道:“大人为何还要如此执迷不悟呢?现在秦国统一天下,仍是大势所趋,大人难到一定就要逆天而行吗?而不顾天下百姓的安危吗?”
高原听了,心里也有些不大舒服,但还是忍了下来,并没有说话。
这时淳于博道:“大人是念及与武安君的情谊,那么为什么不劝武安君也一并投奔秦国呢,秦王礼贤下士,求贤若渴,武安君若是到了秦国,必会重用,岂不比留在赵国,受赵王迁的气好。”
高原苦笑了一声,道:“先生好意,我都知道,但我也有一些难言之隐,无法说出口,因此只能辜负先生这一番好意了。”
淳于钟秀却是非常不高兴了,在她看来,高原这完全是一番推托之辞,因此道:“武安君确实待大人有知遇之恩,而且我也知道,武安君打算把女儿许配给大人,但大人与武安君之情,仍是私情,而顺应大势,扶助秦国统一天下,仍然为天下之公,大人为何要以私而废公,难道大人不觉得只为自己一己之私,而要多少生灵图碳,多少无辜的百姓身死。钟秀一直以为大人是将星临世,就理应为天下苍生造福,却沒有想到大人只为私情,而不顾天下。”
淳于博也觉得淳于钟秀说得太有些过份了,忍不住道:“钟秀。”
而这时高原也确实非常生气,因为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拿大帽子压人,淳于钟秀也未免太有些自以为事了,因此高原的眉尖一挑,道:“淳于小姐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