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千金谋势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九章 理想开始的地方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心赵同,想出去看看,又实在害怕外面的声音。

  只好听赵同的话一直藏在芦苇垛底下,探着头观望着湖面上。

  远远的能看见一艘大船,只看得到一些人影在动,却看不清究竟哪个才是赵同。

  厮杀声渐渐地淡了下来,听不清了。

  赵学尔还没有等到赵同回来。

  她忍不住从芦苇垛底下爬出来,站在澄湖边上踮着脚张望着大船的方向。

  忽然湖里有个黑衣人浮出水面冲上岸来,也许是杀红了眼,他看见了赵学尔便不自觉地举刀就要砍下来。

  赵学尔看着这把离她已经很近很近的刀,下意识的闭上眼睛,昏了过去。

  等她再醒过来的时候,躺在一张床上,翻起身就看见赵同躺在她的身边。

  赵同浑身都是绷带,衣服上到处都是血迹。

  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,赵学尔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  揪着赵同的衣袖坐在床上,默默地流着眼泪。

  好一会儿,一个侍女端着水盆走了进来。

  她一见赵学尔就惊喜地道:“你醒啦,哎哟别哭啦,没事啦,你被一位校尉救了,你父亲也没事,中间还醒过来看过你呢。”她放下水盆,过来把赵学尔牵下床去,给她理了理衣服:“太后说等你醒了就带过去见见,跟我走吧!”

  赵学尔被牵着来到了一处十分讲究的院子。

  院子里的人都形色匆忙地在收拾东西。

  进了院子,来到屋檐下。

  牵着她的侍女拉住了另一个行走得很匆忙的侍女,攀谈了一会儿。

  第二个侍女进了里面的屋子,不一会儿就出来了,她对赵学尔道:“跟我走吧。”

  她把赵学尔带进了一个小隔间,轻声道:“太后正在与大臣们商谈正事儿,你坐这等会儿,大臣们走了就会召见你。”她指了指桌上:“这儿有吃食,也有茶水,你要是饿了就自己拿东西吃,渴了就自己倒水喝,乖乖的坐在这里不要动,知道了吗?”

  赵学尔乖巧地点着头,学着那侍女的样子轻声道:“知道了!”

  那侍女拍了拍她的脑袋,道:“真乖。”

  然后快步出去了。

  赵学尔坐在桌边的凳子上等着,里边陆陆续续有谈话声传来。

  桌旁有个炉子,上面放着水壶。

  水都烧开了,里面的谈话还没有结束。

  忽然她听见里面传来“赵同”两个字,这是她父亲的名字。

  赵学尔听见父亲的名字就忍不住好奇,往屋子里面走去。

  她趴在门框上朝里瞧,只见一位气质华贵的夫人高坐南面,四五个或是着官服,或是穿铠甲的人恭敬地坐在下首回话。

  羽林军中郎将董重道:“黑衣刺客本来企图先在水下破坏龙船,然后趁乱刺杀殿下,幸而我们早有了防备,没让他们得逞,很快便控制住了局势。”

  太后点了点头:“那个向我们燃烟示警的人,查得怎么样了?”

  董重道:“已经派人去核查过,赵同在承州参军,是守城门的什长。他父亲曾经任职博州文封县县尉,名叫赵永清,但是十多年前就病死了。赵同年少时家道中落,为了养家,弃笔从戎。赵永清生前给赵同定过一门亲事,是博州赤封县主簿沈惟良的女儿。”

  “这次是赵同回家探亲,去岳父家接女儿,回家的路上碰上了刺客才向我们燃烟示警。至于他到底是怎么知道刺客的刺杀计划的,还没来得及说就又昏了过去,等他醒了我们才能知道了。”

  太后道:“这么说来赵同还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了,只是时运不济,家道中落了。等他醒了,问清楚要是没什么可疑的,就给他安排个好点儿的职位。”

  中书侍郎姚厚德道:“是。”

  董重又道:“殿下是到了博州以后临时决定游澄湖的,聚集这么多刺客提前埋伏在湖里,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,想必是一路跟随我们的船队伺机下手。殿下,这件事情一定要深究,查出幕后策划之人,辨认清楚那些刺客的身份,搜捕他们的同党和家属,株连九族!”

  吏部侍郎魏可宗忙道:“匹夫之怒,血溅三尺;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!殿下,您不畏人言,代天子执掌朝政,是不忍心百姓受苦,仁德兼济天下。那些后宅内院的老幼妇孺对刺杀之事毫不知情,他们何其无辜?株连之法太过残忍,有违殿下仁者本心,请殿下体恤百姓生存不易,免去株连之责。”

  姚厚德也道:“伊尹以仁德治国尚且受人猜忌,殿下若是大行屠戮之事,只怕将永为世人诟病。”

  董重眉头紧皱:“难道就这么算啦?以后岂不是都要......”

  太后摆了摆手:“算啦,自从皇帝成年那天起,想我死的人就太多了。杀了这些别有居心和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