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郝克绿荷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72章 活死人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

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解放初期,甘孜州还叫西康省的那段时间。

当时,国家大力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,武警交通部队派出了一支入川藏修路人员,这支队伍大概有五百多名官兵,其中就有王凤桐和高胜二人。

众所周知,川藏几乎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,要想在这里修路必须打隧道,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节约成本。

打隧道是件极其危险的事,特别是在那个年代,依靠的都是炸药,炸药一响,山上的大石头也跟着往下滚,死伤事件屡有发生。

王凤桐是一名老班长,家在四川的内江,是当年第一批进入藏区的武警战士,他长得高大魁梧,虽然说话很少,却总是笑眯眯的,让人想到高原晴朗的天空。而高胜则是部队里个头最矮的,一张娃娃脸,叫人猜不出他的实际年龄。

他们从雅安一直干到康定,从康定到了雅江,再从雅江走到道孚,川藏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。这一路干下来,他们五百多人,最后只剩下了三百多。

那年,部队来到了石渠县,在一个叫卡拉错牙山的地方停下来。他们要在这座山的东南面打一个洞,测量后说可以缩短近三十公里的路程。但是隧道还没有打通,却发生了一次事故。

当天,卡拉错牙山上空飘着白云,王凤桐和高胜还记得一早出门的时候,天边还挂着一轮圆月。在高原,处处都可以见到日月同辉的景象。王凤桐看着月亮,对身边的高胜笑着说:“这是一个好兆头。”

部队在每次动工之前,都会杀一头大肥猪祭山神,人们都会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响头。那天,人们一直忙碌在傍晚才安放好炸药,等炸药一响,一天的工作就算结束了。

可是安放的炸药十包只响了八包。王凤桐作为班长,就要以身作则,更何况出了问题的那两包炸药正好是他们班安放的,他一个人拿着手电筒走进了山洞里。

其实,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,大多是因为炸药受潮引起的,也有时是线路出了问题。在王凤桐的眼里,这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儿了。

王凤桐在入山洞以前,还和高胜开玩笑,说:“高胜,快回去给我把酒打好,不然我回来收拾你!”

说完这话,他就一个人走进了山洞。可是他刚走进山洞不久,那两包炸药突然爆炸了。顿时山顶上的石头稀里哗啦地往下滚,很快便堵住了隧道的入口。

山上的石头还在往下滚,战友们发疯似的跑到洞口,想把王凤桐给挖出来。有的人用铲子挖,没有铲子的用手扒。那些用手扒的战士挖到最后,十根手指的指甲盖全部翻了起来。忙碌到深夜,却没能找到王凤桐。

第二天,连队接到总部的命令,要求他们立即赶到理塘县,卡拉错牙山隧道及石渠通往色达的公路改由其他连队负责。战士们在离开石渠的时候,每个人都在车上抹眼泪。

后来,部队在康定给王凤桐举行了追悼会,还在他的老家内江立起一座墓碑,他也被部队授予一等功……



高原上的经幡在野风中舞动了四年,世事变迁,因为种种原因,卡拉错牙山隧道后来改在了山的东面,现在早已贯通。王凤桐出事的那个隧道,一直荒废着。

四年后的夏天,一支地质考察队在卡拉错牙山下发现了大量的金矿。一个月后,武警交通部队再次进入川藏,来到了王凤桐出事的隧道前。

在他们开采黄金的那段日子里,一些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