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唐挽歌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唐挽歌 第13章 投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3/3)页
天下即将大乱,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,是没法自保的。你们想一下,到那时朝廷实力大损,根本没多余的量来维护秩序,乱民一至,土豪商人等后果难测啊。”</p>
<p>王氏父子听罢,沉默半响。王有才这说道:”贤弟,你的本事我们现在也很清楚。我父和大伯经过商量,打算依附贤弟尾翼,以求在这乱世之中,苟全性命,保全家族。”</p>
<p>摊牌了,杨无病毫不犹豫地说道:”古人云,未雨绸缪,自保之法也。乱至中原起,而我西川四周环山,入川之路唯终南山一途,而我涪州正处入川之咽喉要道。若一旦天下大乱,只要严守阳平,阴平,子午谷诸地,那么西川会得以保全。前提是要民心稳定,上下一心。那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稳定上下一心呢。就必须两点,第一是粮食,第二是武力。”</p>
<p>王氏父子听罢如拨云见日,心里清晰了。如果说之前双方是平等的合作,那么通过这一席谈话,就决定了王氏家族的投靠,至少是王氏父子的投靠。</p>
<p>其实杨无病心里还很是惊叹,自己是通过历史才会知道未来几年会有战乱,而王氏父子仅仅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几封书信就能准确的预判,古人真不是一般的厉害啊。</p>
<p>而王氏父子却对他说的话更感到震惊,他不但也预测出来,而且还在短短时间之内就拿出了切实有效的对策,真乃奇材呀,看来自己找对了人,想到这里王父不由信心大增。</p>
<p>王父说:”贤侄一席话,令我等拨云见日,心里踏实了不少,从今以后王家的任何资源,都由你调配。”</p>
<p>小杨忙道:”叔父,调配不敢,只是我们互相协商,配合吧。先我们谈谈粮食,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把一部分资金投入粮食的收购,储藏中去。然而涪城的粮食产量并不高,农夫留了自己的口粮外,能够出售或交租的并不多。前几个月大旱之时,我研究了一套抗旱的方法。打造了几种比较便利的农用工具和种植之法。所以今年我家的稻谷收成比往年足足高了四成。这种方法看能否在涪城周边推广开来,希望在这几年能出产比较多的粮食。我的意思是:在明年的春耕以前,打造大批的新式农具和水车,希望伯父推广出去,我相信只要大家看到它的好处,一定会购买的。至于新的种植方法,可能有一个过程,但当他们看到用新方法种植出更多的粮食时,一定会踊跃采用。”</p>
<p>三个人一直商量到深夜,商量好了明年的计划:王友才去成都协助他的伯父,具体负责白酒,茶叶和纸张的推广销售,并进一步交好西南诸部,并建立情报渠道,蒋获得的利润用来储备粮食。而自己的管家杨忠将春节后来涪城,协助他的父亲推广农具及新式种植方法,以及提高周边的粮食产量。王友德和自己,则在梓潼建立后方基地,给两个地方提供产品和积蓄力量。</p>
<p>第二天一早杨竣鸿就来到涪城衙门拜访王建业。双方相谈甚欢,他大概向王大人说了说自己的成都这一段时间的经历,也说了自己打算在涪城推广新农业用具的计划。</p>
<p>王建业很是支持地说道:”世侄如此作为,简直是利国利民。如果能大幅的提高粮食的产量,我想这个朝廷一定会嘉奖你的。”</p>
<p>当然,杨无病也向他说了自己的顾虑,就是担心赵氏父子从中作梗。王大人冷哼一声:”你放心这事我会给你出头的。他如胆敢在这事上做手脚,我一定会向朝廷弹劾他。”看来牵涉到他的政绩和今后的晋升,王大人还是很放在心上的。</p>
<p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