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夏子衿朱慈烺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4章 兰玉初逢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松江府华亭县。

这是一座县郊的寺院,名惜恩寺。寺庙规模并不大,地处僻静,显得幽静清雅。大雄宝殿里,一名年轻女子和一位少年正在上香。女子身着一袭藕色衣裙,肌肤胜雪,眉目如画,风姿清雅卓绝,真可谓芳泽无加,铅华弗御。那少年身形挺拔,丰神俊秀,眉宇间一股难掩的英武之气。二人身旁侍立着一名青衣女子,约十六七岁年纪,眼神灵动,看着聪慧乖巧。

看着二人上完香,祝祷完毕,一旁的香灯师父合掌微笑道:“佛祖必能感知二位施主的一番孝心,相信老夫人定可早日康复。阿弥陀佛!”

女子和少年交换了个喜悦的眼神,同时合掌回道:“多谢慧清师父吉言。”

慧清合掌道:“敝寺方丈一直感念贵府的布施,已吩咐贫僧待二位施主上香完毕,移步到厢房饮杯粗茶,方丈另有经书相赠。”

女子微笑道:“多谢方丈,那我们就叨扰了!请大师带路。”

慧清伸出右手:“二位请。”

三人随着慧清走出大雄宝殿,从西侧小道再穿过一个罗汉殿,再走过一段石径,就到了一处回廊,紧挨着回廊东面,就是厢房。三人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地打量着寺内的草木,午后的寺院寂静无声,谁也不好高声说话。

就在此时,忽听得右手边第一间厢房发出叹息之声。女子和少年心中疑惑,不禁对视了一眼,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。女子刚想问慧清屋内住着何人,紧接着就听见屋内人似在喃喃自语,语调悲切。四人停下脚步,侧耳倾听。只听房内人缓缓吟道:

“河山残破梦依稀,寒枕畔,血泪凝。满目疮痍,狼烟何日息?家仇国恨空背负,自飘零,风雨凄。

骨肉离散分几地,生悲切,死依依!空自牵念,聚首可有期?欲问前路归何处?杜鹃啼,风雨凄!”

听他吟到最后一句,似乎已哽咽难以发声。少年转头看了一眼女子,女子似乎已被感染,面有戚色。而少年自己亦已动容,慧清则似乎若有所思。三人继续往前走,过了厢房,女子低声问道:“师父,屋内所住何人?听来感慨颇深哪。”

慧清叹了口气:“眼下兵祸不断,家破人亡、流离失所之人不少哪!几天前,这个年轻人来到寺门口说是讨碗水喝,没说几句话就昏倒在门口了。敝寺的两个小弟子把他扶进来,看他身子异常虚弱,身上多处有伤,方丈慈悲,收留了他,让他将养些时日再做打算。他自称从宣府而来。”

“是个年轻人?”少女有些惊诧,“怎么听来好似饱经沧桑。”

少年点点头:“方才听他所吟《江城子》,可知并非普通的逃难百姓,想必有些来历。”

女子也道:“我有同感,虽然词句算不得文采卓绝,但听来字字血泪,看来此人身世可怜。”

慧清听着两人说话,也若有所思,在一旁不住颔首。

少年停住脚步,转向少女道:“姐姐,小弟想结识此人。你看如何?”

少女含笑道:“弟弟拿主意便是。只怕素昧平生,不好冒昧打扰。”

少年遂向慧清师父道:“能否请师父代为引见?”

慧清单掌立于胸前,微微颔首道:“既是施主开口,贫僧乐意效劳。”言毕,回身往厢房走去,少年等人亦跟在后面。慧清缓步走到厢房门口,双手合十,朝着里面朗声诵道:“阿弥陀佛!”

听见佛号,屋内响起脚步声,门随即“吱呀”一声打开了,门后站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年轻男子,见是慧清,连忙行礼道:“师父。”

慧清双手合什回礼:“施主不必多礼,贫僧打搅了。”

男子礼貌地道:“师父客气了,不知有何见教?”

慧清含笑道:“今日本寺来了两位香客,方才他们路过此处,听得施主吟哦,欲与施主结识,请贫僧引见。如果施主不见怪,可否与他们二位一见?”

这位年轻人正是朱慈烺,南京逃过一劫后,他按照秦枫的指点到了松江。几日前来到华亭县,因为饥疲交加,而且身上有伤,晕倒在惜恩寺门口,被寺里的僧人收留。一方面他伤还未完全好,一方面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,于是暂时栖身在寺中。方才忆起自己所经历之事,一时悲慨,吟诵出声,恰巧被经过的姐弟二人听到。

他此时听慧清师父说有人想见自己,心中诧异。他一路颠沛流离,历尽风霜,也逐渐老练了不少,尤其是经历淮安府一劫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