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平康坊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章 清者自清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说道:“公子言重了。哪里需要公子赴汤蹈火,九儿无福消受。”

  虽然嘴硬,但她心里布满冰霜的一隅,早已被陆卿这番言语融化。此刻,心头是说不出的暖。

  “陆公子不知,奴家实为假母之女,虽以艺傍身,洁身自好,但始终认这露华楼为家。也愿时常伴于母亲身侧,尽一份孝道。”九儿一时不知如何回答,只得如实相告。

  陆卿自那晚假母舍身前来护九儿,便已经猜出大概。“我知道姑娘的难处,但也请姑娘给陆某一个机会。”

  九儿对他好感倍增,但对离开露华楼一事,仍然态度坚决。

  “我愿与公子为友,患难与共,同心相助。”她诚恳地望着陆卿。“只是公子勿要再提婚嫁之事,也休要想着九儿离开露华楼。”

  陆卿听到她如此说,高兴极了!他生怕说出之前那番话,会让九儿厌恶自己。急忙连连说着:“好!好!”

  二人又闲谈了片刻,九儿便送陆卿出门。他执意将那些珍宝留下,赠与九儿。未等九儿拒绝,便转身快步离开。

  送走陆卿,九儿正欲回房休息,陆卿的小厮便跑回来叫住她。

  “姑娘,我家公子说,这是作为友人相赠之物,还请务必收下。”九儿从小厮手里接过青蓝色的荷包,取出一条银铃手链。她并没有立刻戴在手上,拨弄了一下小铃铛就轻轻放回了。

  “替我告知你家公子,我可没有什么积蓄用来回礼。”说着,回屋去了,路上她使劲攥攥手里的荷包,羞涩地笑起来,两颊一圈红晕。

  楼中人看着陆卿跟九儿进了自己闺房,又笑吟吟地离开,还吩咐小厮送了荷包。一时间,众人开始无端的猜测。

  不出半日,经过万般演说的故事就传遍整个长安城。人人都说她唐九儿已经是陆卿的人。

  出门采买的阿平气不过,回来愤愤地说着这件事。

  假母叹息道:“唉,谁让咱们姑娘把陆公子领进的是自己后院闺房,而不是平日里待客的阁间呢。这下有理也说不清了。”

  九儿并不在乎众人是如何说她,毕竟这样的风言风语,她听得还少吗?

  小阿平此时火气难息,抄起洒扫器具便要出门,扬言要揍得陆卿满地找牙。

  九儿觉得有些好笑,但知道阿平的急性子,便急忙拦住:“清者自清。我们的力量,抵不过一人一张嘴。在无法搏击时,那便默默蓄力吧。”

  她拍拍阿平的肩膀,叹了口气,不再多说。

  假母望着九儿面色不惊的样子,很是心疼,她不希望女儿年纪轻轻便如此心思老道。

  平康坊灯火通明,假母命小伙计点亮楼中烛火,迎来露华楼每晚的风光时刻。

  恰逢九儿公开演出,座无虚席。甚至很多人没有席位,便把二层的走廊围了个水泄不通,只为能一睹芳姿。

  今晚的九儿身着素衣,腰间系了一条红色的裙带,很是醒目。她拒绝假母带来的吊坠银钗,而用一把木质阴刻细钗束发。身上唯一的装饰,便是耳朵上戴的红豆耳坠。小小的红色圆珠与腰间的带子呼应,让人眼前一亮。

  前几日,九儿收到一封京畿姓王的书生来信,托她在演出时唱自己写的诗。九儿只觉这诗生涩乏味,便一口回绝,那王生也没有再修书来往。无奈一时找不出更合她心意的唱词,九儿只能悄悄用自己的作品,却对外宣称,作诗的人所送信笺只署名:九凰客。

  “……一瑟一代月,一影一双人。”唱罢,四座皆和,无不惊叹。九儿抱起古琴,低头拜谢,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,显然她没有从唱本的词句里走出来。

  经久不息的掌声催动着九儿的心绪,她越发激动,眼泪几近破眶而出。就在她险些情绪崩溃的瞬间,陆卿一跃迈上舞台,背对四座而站,解下肩上的披风举过头顶,把自己和九儿挡得严严实实。

  九儿抬眼看向陆卿,大滴的泪珠从眼眶中滑落,抑制不住。她刚想开口,陆卿温软的唇便抵上了自己的额头。

  “九儿的珍珠可不能廉价地给了这群俗人。”陆卿满目温柔地看着她,语气和哄小孩子别无二致。

  “呦,是奴家赶得不巧,没看上九儿姑娘的精彩献唱啊!”只见一个满脸脂粉、一身亮翠的矮个儿女子挥着一把红色的绸扇,一扭一扭地走进来。身后跟着个中年妇人,同样满脸脂粉,眉心有一颗黑色的痣,长出几根长毛。

  那老妇死死盯着台上的金线丝绒披风,像老鼠见了香油似的满眼放光:“这是哪家的公子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