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开启国风时代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九章 古与新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王淮是很欣赏姜然的,应该说是非常欣赏,婉约词,他写的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,这都是可以流传千古的名篇。

  无论是《声声慢》,还是《如梦令》,乃至于,姜然送给他的那首无题诗,哪怕是文学最为璀璨的年代,也会是最耀眼的篇章。

  “只是可惜了,生在了现代。”王淮笑着摇了摇头,“现代人浮躁,且难以静心忍性,生活偏向于更为快速的解压方式,很难沉下心来做学问,所以,就造成了文学上很多的先天不足。”

  氛围失去了,另外,现代分文理科,王淮一直是隐约排斥的。

  哪怕是理科,也要学习文的东西,这样,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家,对于整个世界,都有着清晰的认识,能够见到一些名流政要之后,侃侃而谈。

  腹有诗书气自华,这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。

  理工,都是为了机械化和现代化去服务的,这些东西,也是国家提倡的,王淮自然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去反对,毕竟有些东西,总要有人去做。

 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,那太狭隘了。

  所以他看到姜然以后,就觉得,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。

  “落魄江南载酒行,楚腰肠断掌中轻。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”,这才是文人该有的样子嘛。

  不被世俗所累,文字超乎天外,但凭想象观摩,得一二诗篇,换三两酒钱......

  “王教授,该上课了。”

  “好嘞,马上到。”

  ......

  工期很紧,只有三个月的时间,再加上图纸方面的问题,已经浪费了很长一段时间,所以,这段期间投入也很大。

  来到了现场,大多数人在这里肩挑手提的忙碌着。

  每每看到古建筑赏析,总会在后面加上一句,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。”

  在古代,大兴土木的话,可能要抽调巨大的劳动力。

  而现代,机械化则是省了不少的力气。

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